会员书架
首页 > 历史军事 > 关我炼气士什么事能正常阅读 > 第357章 斩首示众

第357章 斩首示众(第1/3 页)

目录
最新历史军事小说: 人在南宋,我与蒙古争天下一号狂枭吐槽节目:我怒怼百万家长美利坚胜者为王三国骁雄韩遂五代十国往事大明:百岁修仙者,朱元璋亲爹汉末圣人留里克的崛起大秦:朕乃嬴政,开局加入聊天群皇城司第一凶剑奋斗在沙俄修仙,从抢夺主角机缘开始盛唐挽歌明末文豪从抄书开始我在西伯利亚打地鼠寒门崛起房穿明末,开局后门通北美大秦逮捕方士,关我炼气士什么事辅国郡主

王庆见状顿时大吃已经,连忙喝道:“快!把那些叛逆斩首示众,否则我们就都完蛋!”

“喏!”

几百名倭寇武士立即追赶着这些百姓冲进树林,然后刀光闪烁,血肉横飞,不断有百姓倒地毙命。

清水驿东侧树林中的百姓大概有两三百人,都是清水驿的老弱病残。

他们听说清水驿守军要弃城求饶,立即争先恐后地冲出房屋,带着家人、财产向清水驿南门方向逃窜,企图逃出清水驿。

但是守军早有准备,他们早就埋伏在树林的各个角落,等这些百姓冲出来之后,他们毫不客气地展开疯狂射杀,短短片刻功夫,清水驿东侧树林就尸横遍野,血流成河,足有数百名百姓被乱刃分尸。

清水驿东侧树林内的战斗吸引走守军大量注意力,使得清水驿南边的防守空虚,给杨凌的铁浮屠赢得宝贵的时间。

清水驿南边的地形比较平坦,是个适合骑兵突袭作战的场所,清水驿守军在这里布置有两千多守军,不过他们的任务主要是守卫东西两侧的寨墙,因为杨凌的骑兵只有两万人,如果他们分散在两侧,必然会遭受杨凌骑兵的两翼夹击,所以守军只有集中精锐固守两侧寨墙。

清水驿守军的主力在南门驻守,所以这边的守军只有千人左右,仅仅依托两道寨墙防守。

在杨凌的部队靠近寨墙二十米的时候,杨凌命令铁浮屠的士兵停止推进,然后从背后取出火绳炮。

“放!”杨凌大吼道。

铁浮屠身后的炮兵立即点燃火药桶,然后猛然将其砸向寨墙。

巨响过后,寨墙瞬间垮塌,无数碎石滚落下来,守在寨墙上的清水驿守军措不及防之下纷纷被活埋,惨叫哀嚎声不断响起。

“快,趁机冲上去!”

杨凌见状精神振奋,立即催促骑兵冲锋,铁浮屠则跟在他的身后,在后方保驾护航。

铁浮屠的冲击速度极快,清水驿的两道寨墙眨眼间就被铁浮屠占据,铁浮屠的骑兵则在后面掩护。

清水驿守军在杨凌骑兵的冲击下迅速崩溃,他们仓惶地夺路逃跑,试图摆脱杨凌骑兵的追击。

杨凌的骑兵则在清水驿两侧迂回,利用马匹的灵巧性和超快的移动速度,在清水驿两侧设卡截杀溃逃的敌人,最终消灭清水驿南侧的守军。

“哈哈!痛快,兄弟们,给我狠狠地揍那帮龟孙子,不用留情,杀他娘的,让这伙狗汉奸知道咱们的利害。”张宪兴奋得哇哇大叫。

“杀啊,给俺干死这帮龟儿子!”牛皋等骑兵更是嗷嗷直叫,策马扬鞭,犹如恶狼扑食般,肆虐在溃逃者之中。

清水驿的守军虽然人数占据优势,但他们的盔甲和兵器远远不是铁浮屠的对手,所以很快就全线崩溃,被杀得丢盔卸甲,纷纷逃进清水驿中。

清水驿是清川江的咽喉,由于它扼守清川江口,因为地势关键,又与清川江隔着清水河相望,所以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因为这里易守难攻,可谓是兵家必争之地。

杨凌之前就已经考虑到,清川江上的清水驿就是自己夺取清水驿的关键所在,因为清水驿是唯有渡过清水河才能到达的重镇,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清水驿的守军数量远超北海国境内其余的城池,足足有八九千人。

现在杨凌的骑兵轻松拿下清水驿南侧的两座木栅栏,使得守军在南侧没有丝毫的抵抗能力,所以清水驿的防御体系彻底被摧毁。

杨凌率领骑兵在清水驿南侧的树林中大肆砍伐树木,建造临时营寨,同时派人向李隆报捷,请求李隆调兵支援清水驿。

当李隆听闻清水驿陷落的噩耗,不禁暗叹自己判断错误,原以为清水驿是坚壁清野的堡垒,没想到居然会是这么容易就被打下来。

不过李隆毕竟是久经沙场的宿将,既然清水驿被拿下,他立即下令各处兵马迅速收缩兵力,同时组织百姓疏散清水驿,以免遭受波及。

在李隆指挥兵马抢救粮草物资的时候,杨凌则亲自督促清水驿南侧的清水驿守军加强戒备,以应付随时可能发生的突袭。

不管怎么说,清水驿都是清川江沿岸的重镇,绝非那么好打,因为清水驿位于两条清川江的交汇处,水网密布,河流湍急,如果杨凌的铁浮屠不能在清水驿站稳脚跟,贸然行动的话,肯定要吃亏。

清水驿南侧的清水驿守军很快就发现敌人的踪迹,并且做好战斗准备。

“快看,敌人在南边的森林里,他们要冲过来啦!”

“放箭!”

哨兵的提醒声惊醒清水驿的守军,几乎就在下达命令的同时,几支箭矢划破长空,向铁浮屠疾驰过来。

铁浮屠立即举盾格挡箭矢,结果几根箭矢撞在盾牌上叮咚作响,却未能伤到铁浮屠,反倒是铁浮屠借助这股力量再次加速,迅速向清水驿压迫过来。

铁浮屠距离清水驿越来越近,清水驿守军的弓箭手立即拉弓搭箭,向铁浮屠放箭,霎时间箭如雨下。

铁浮屠的战术素养高超,尽管前

目录
抗战:从周卫国参军开始汉家功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