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书架
首页 > 历史军事 > 五代十国往事小说txt下载 > 第147章 二次犯阙

第147章 二次犯阙(第1/2 页)

目录
最新历史军事小说: 人在南宋,我与蒙古争天下一号狂枭吐槽节目:我怒怼百万家长美利坚胜者为王三国骁雄韩遂五代十国往事大明:百岁修仙者,朱元璋亲爹汉末圣人留里克的崛起大秦:朕乃嬴政,开局加入聊天群皇城司第一凶剑奋斗在沙俄修仙,从抢夺主角机缘开始盛唐挽歌明末文豪从抄书开始我在西伯利亚打地鼠寒门崛起房穿明末,开局后门通北美大秦逮捕方士,关我炼气士什么事辅国郡主

在李克用奉诏勤王,解决“三镇犯阙”危机的时候,西川王建也嗅到了机会,打出北上勤王的旗号,派养子王宗瑶、王宗侃等抢夺李茂贞的地盘。

李克用攻陷邠州的同时,王建攻陷了利州,擒斩刺史李继顒李茂贞养子阆州李继雍李茂贞养子、蓬州、渠州皆举城投降。

马上就要到勤王前线了,王建却借口东川兵劫掠西川的辎重,回师对东川发动了攻击。

战斗中,王建的养子王宗弼被东川生擒。东川顾彦晖斥责他无故犯疆,王宗弼回答说各为其主而已。顾彦晖又说王建犯浑,你身为大将,为何不劝谏,不为两川友好多做贡献?王宗弼无言以对,但请受死。

当初,王建想用一场鸿门宴夺取东川,王宗弼私下给顾彦晖泄密,使顾彦晖躲过一劫。顾彦晖没有忘记这份恩情,不再为难王宗弼,不但没有杀他,反而将他收做养子,留在身边效力,给他改名为“顾琛”。我们照例在后文沿用“王宗弼”。

王建的意图很明显了,借“勤王”的名义,北侵山南、东吞东川,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朝廷诏令两川罢兵。王建表面上接受和解诏书,返回成都,然而其主力部队却仍奉其命令继续攻击东川。

在王建的犀利攻势之下,通州李茂贞地盘、果州献城投降,龙州被攻克,王建不断蚕食凤翔李茂贞和东川顾彦晖的地盘。

与此同时,武泰节度使王建肇携地投降王建。这是王建的意外之财。

起因是荆南节度使成汭不甘寂寞,溯长江而上,趁两川混战之机,攻击黔南地区。武泰节度使王建肇无力抵抗,于是退保酆都今重庆市丰都县。

成汭派出的部将许存,英勇无敌,穷追猛打,接连攻克渝州属东川、涪州属武泰。而成汭却任命另一位武将做武泰留后,而只给了许存一个万州刺史的职位。

成汭自知赏罚失当,担心许存心怀不满,于是派人暗中观察。侦查人员传回情报,说许存不理政务,每日只顾踢球消遣。成汭冷笑道:“他就要出远门啦,先让他练练脚力吧。”然后便派部队突袭许存。

许存弃城逃走,收拢残兵败将,感叹天下之大,竟然无有容他之所。于是与困守酆都的王建肇一起投降了王建,寻求地区大佬西川王建的收留。

许存之所以不见容于成汭,原因很简单,只因许存智勇双全。成汭嫉贤妒能,猜忌于他。现在,许存走投无路,投奔了王建,也同样遭到了王建的猜忌,王建想找机会杀了他。

王建的谋士高烛劝道:“主公正在招揽天下英杰,图建霸主大业。今日许存穷极来投,如果您把他杀了,以后谁还敢来投奔?”

王建把许存派到养子王宗绾帐下,并密令王宗绾暗中监视许存的一举一动,稍有差错就弄死他。

王宗绾秘密汇报说:“许存忠厚而勇敢,做事谦恭而谨慎,是一位难得的良将!”

王建这才彻底打消了害死许存的念头,并收他做养子,赐名:王宗播。

王宗播在王建帐下效力,每逢危险,他都勇猛地冲锋在前,而每当论功行赏,他总称病不前,把功劳让给别人。他也因此能得以善终。而他至死都不知道,当年是王宗绾救了他一命。

闷声发大财。王建抓住“三镇犯阙”的时机,把疆域向北、向东扩张,势力大增。正当他集中精力要一举统一两川的时候,朝廷忽然来诏,诏令王建为凤翔西方面军司令凤翔西面行营招讨使,进讨李茂贞。

原来李茂贞又“称兵犯阙”了。

二次犯阙

为了平衡天下藩镇之间的势力,“三镇犯阙”时,昭宗拉偏架,让李茂贞和韩建得以苟延残喘。

李克用班师河东之前,二人积极向朝廷缴纳贡赋,态度谦卑而恭顺。等李克用回河东之后,二人立刻恢复了本来面目。

昭宗回到长安之后,仍然没有放弃复兴大唐的努力,而他的努力还是原来的配方,还是熟悉的味道:文官集团武装力量。

先前重启了宰相孔纬,然而孔纬已是风烛残年,在昭宗的一再恳求下,才勉强出任相位,呕心沥血了三个月,终于病逝又重启了宰相张浚,结果李克用因“围剿河东”事件而憎恨张浚,于是上疏昭宗,“张浚早上拜相,河东兵晚上就到皇宫!”以称兵犯阙相威胁,于是张浚又被贬官。

昭宗求贤似渴,选拔宰相的条件在原来的基础上再次加以放宽,政审合格、学习成绩优异者,皆可做相。于是,又发掘出几位好同志:

一号种子孙偓,入选理由:学霸,僖宗朝状元。

二号种子陆扆,入选理由:

1,出身,中唐贤相陆贽之后

2,忠诚度,曾随僖宗二次出逃入兴元

3,才思敏捷,昭宗曾现场命题作文,陆扆第一个交卷且文笔令昭宗惊叹。

三号种子朱朴,入选理由:大忽悠。

朱朴有两个好朋友,一个是水部郎中何迎,一个是道士许岩士。许道爷得昭宗宠信,为昭宗极力推荐朱朴,而何迎也借机立捧,于是昭宗召见朱朴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