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书架
首页 > 其它小说 > 穿越三国荆州的小说 > 第 46 章

第 46 章(第1/2 页)

目录
最新其它小说小说: 娇娘二嫁谬果[破镜重圆]含黛大明一家人我是贵族学院男主的病弱青梅娇华(双重生)心动难眠念念勿忘奉御女官(清穿)饲蛇[女尊]被继兄阴湿觊觎后原配冰肌玉骨,随军后被宠上天变成路人甲后(女尊)六十年代大厂美人我靠线人系统在刑侦文里当热心市民恶人相爱粉色暴雨虐文女主靠五岁女儿躺赢豪门小可怜能看到弹幕女配把甜宠文爆改成逆袭文了

孙文台面对董卓无惧。

天下的讨董大军, 袁绍领其部将驻扎在河内郡,太行山南黄河以北的河南北部。

袁术屯兵颖川郡南阳郡——河南南部。

以陈留太守张邈为代表的其他诸侯会盟在酸枣——河南东部。

三方兵力对驻守洛阳的董卓行围困之势,暂且不谈兵力战力, 形势分明大好。

但酸枣联军自己宴饮吃喝将粮食耗尽就这么散了,末了还要起一波内讧, 兖州刺史刘岱杀了素有仇怨的东郡太守桥瑁,指派自己人上位, 端的是——天下的敌人一个没杀, 自己的宿敌不能放过。

于是还与董卓对峙的便只剩了袁绍和袁术兄弟二人。

孙坚是袁术的人,从长沙一路北上到南阳郡鲁阳县,正在为回返州内督办粮草的长史公仇称践行, 突遇徐荣带兵来袭。

孙坚临危不乱面色不改,有条不紊地吩咐在城外摆宴祭祀的士兵列成军阵,依次进城, 徐荣观其统兵有道,退回洛阳。

如今孙刺史也正集结各方兵力人力物力, 意欲主动出击。

“袁绍兵据河内,背靠冀州又素有声望, 袁术占据着颖川南阳, 具是田肥粮丰之地……”黄承彦点着图上的几个地点道。

打仗, 冷兵器时代,打的就是资源,或者说粮食。

袁绍位居渤海郡太守,渤海郡又属冀州,冀州刺史韩馥胆小懦弱, 应是会配合袁绍不会轻易使绊子。

袁术占据的南阳颖川更是产粮大郡, 只是他手下只有孙坚一人拿的出手, 比不上袁绍得人心又有人才。

而这孙坚还只是个家世浅薄的武将,世家子弟几乎都围拢在袁绍周围,这也是袁绍能被推举为“盟主”的原因。

说来这盟军最好笑,推举的盟主根本不在酸枣,说好的讨董也一兵未出,就这样临了还要争争地盘,这样一看,袁绍的“盟主”之位很有几分各方势力找了个名气大却不在位的吉祥物的意味。

当初起兵的势力,河内郡太守王匡因袁绍杀了董卓派来的使者胡母班而备受责难,内心难安积郁于心而亡。

因为这胡母班乃是王匡的妹夫,妹妹和妹婿家中对王匡都多有怨怼。

但照王匡这能为了筹集粮草给百姓加重刑罚以逼迫其献资抵罪的行径,很难说这种人会因为这样的理由良心难安到去世,死因到底如何只能任人揣测。

还活着的冀州刺史韩馥,陈留太守张邈,兖州刺史刘岱,山阳太守袁遗,广陵太守张超都各回了各家。

通俗的说,韩馥回了河北,张邈刘岱回了河南东部一南一北,袁遗回了陕西,张超回了江苏扬州。

除此之外,刘虞作为幽州牧守着张家口,公孙瓒占据着北平,公孙度经营着辽东以及朝鲜半岛。

“这二人没有任何关系。”黄承彦看着黄月英嘴巴蠢蠢欲动,就知道她在好奇什么。

黄承彦:“袁遗确实和袁绍袁术是从兄弟,但公孙这二人不是……”

世上有几个袁家这样的家族?

黄承彦继续道:“徐州牧陶谦和北海相国孔融不曾起兵,从始至终就好好地在任地。”

黄月英对比了一下,这两个人大概在山东和安徽,北方的局势大抵就是如此。

南方三州,荆州刺史被孙坚杀了,下面宗贼林立;扬州还算安稳,刺史陈温还曾助过曹操门下夏侯惇募兵;益州刺史刘焉依靠横断山脉的地理特点,阻断路途,割据地方不参与中原纷扰。

天下如此。

情况就是这么个情况,案几上的與图圈圈点点,黄月英总算对如今的天下各方势力有了些明悟。

但这距离黄家的生活尚算遥远,北方争权夺势、纷争不断,却都是为了自己,就是如今坚持讨董的袁绍袁术,能不能拿下董卓另说,真拿下了焉知不是下一个董卓。

据天子而令天下,这可不是什么惊天动地的言辞创举,东汉老传统了,嫁个女儿给皇帝那更是名正言顺的不得了。

为汉天子痛心疾首什么的,黄月英和黄承彦可没那份闲心,且让他们斗吧。

他们还是专注经营自己吧。

北方战乱,杨邱的关系也用不上什么,黄月英拿着杨家的與图和黄老爹商议的时候,黄承彦的意思是,如今步子还是不要迈那么大。

矿产固然叫人心动,但阻力那么大还是要考虑风险收益比,能苟还是先苟一会儿。

襄阳县内没有找到铜矿,地质矿产名录里也只登记了后来襄阳市的两个,一个title是谷城县石花观音坪铜矿,一个是枣阳市耿集铜矿。

黄月英怀疑这两个地方可能不在现在的襄阳县区域内,且这个两个铜矿应该不大。

倒不如请杨邱运作运作,在周边郡县扩大一下探寻范围,看起来似乎更为稳妥。

找到了铜,怎么拉成细密的铜丝也是个问题,唉,一步步来吧。

虽然铜丝和发电机的事情还遥遥无期,但岘山医学基地的建设倒是

目录
探花郎他今天后悔了吗赤司家二子去立海大了城中月我靠马甲建立天下第一大派[综武侠]低枝高挂另谋高嫁:表姑娘休想退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