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书架
首页 > 历史军事 > 五代十国传奇故事 > 第37章 邓州请降案

第37章 邓州请降案(第1/2 页)

目录
最新历史军事小说: 人在南宋,我与蒙古争天下一号狂枭吐槽节目:我怒怼百万家长美利坚胜者为王三国骁雄韩遂五代十国往事大明:百岁修仙者,朱元璋亲爹汉末圣人留里克的崛起大秦:朕乃嬴政,开局加入聊天群皇城司第一凶剑奋斗在沙俄修仙,从抢夺主角机缘开始盛唐挽歌明末文豪从抄书开始我在西伯利亚打地鼠寒门崛起房穿明末,开局后门通北美大秦逮捕方士,关我炼气士什么事辅国郡主

【邓州请降案】

和平招安,是中央朝廷的既定战略方针,所以杨复光大可以光明正大、大张旗鼓地进行招安工作,不用避讳,也就是说,杨复光应该会痛痛快快地给王仙芝“信物”。

信物,如同今天的合同、协议,样式不固定,有时候是统帅的佩剑、有时是腰带,或者是白纸黑字的一封书信,总之,不管是怎样的具体形式,都具有公认的约束力,都是诚意的体现。

王仙芝是否持有朝廷招安议和的信物?如果有,那真相就水落石出,无可辩驳。但历史显然不是如此,中央特别调查组最终没能查明真相,看来他们并没有找到“信物”这个铁证。

如果没有信物,那就有两种情况来解释:

1,王仙芝确实没有;

2,王仙芝有,但被宋威隐匿。

我们继续分析,如果王仙芝确实没有的话,那就又有两种可能性:

1-1,杨复光没给他;

1-2,王仙芝过于激动而忘记索要,杨复光也忘了给。

所有可能出现的情况都罗列在这里了,不妨让我们穿越到那个时候,充当一回特别调查组成员,抽丝剥茧,寻找事情的真相:

首先,“杨复光忘了给,同时王仙芝也忘了索要”这个命题实际操作起来就有一定的困难,而且也不符合逻辑,因为双方来往的书信就是天然的信物,往来的信使就是天然的证人。

那么“被宋威骗走或夺走”似乎就成了唯一合乎逻辑的解释。

没那么简单。

案件最棘手的地方,往往不是案件本身,而是案件背后隐藏的猫腻——幕后势力的博弈。

好了,下面就是本书的卖点,现在,将为大家呈现故事背后的故事:

宋威,自身就很强大,屡有战功,手握重兵,背后更有当朝宰相王铎、卢携的撑腰;

杨复光,大宦官。他干爹是大宦官杨玄价。

别忙,他们之间的关系还真没那么简单。比如宋威和宰相王铎。

为了支持宋威,王铎不惜与自己的恩人——郑畋翻脸,郑畋对王铎是有知遇之恩、提携之情的。但是,在本案中,王铎对宋威的态度却是殊堪玩味的。

在本案中,王铎是偏向杨复光的。

道理很简单:我之所以用你,是因为你没用。

王铎之前之所以力挺宋威,就是因为宋威对待草军的态度,消极、不作为、故意纵敌。

王铎的兄弟王镣世草军中的人质,所以王铎要求朝廷和平招安,而不是武力镇压。剿匪总司令宋威的“无能”、官军的节节败退正好为和平招安提供了外部支持。看了吧,镇压不了,还是招安吧。

河南地面的忠武军兵精将勇,节度使崔安潜威震群贼。而王铎故意分割其军,把忠武军特遣团划拨给宋威,还打压悍将张自勉,把张自勉手中的忠武军划拨给宋威调遣。

王铎所做的这一切,都指向同一个战略目标:招安!

现在,宋威“生擒”草军元老尚君长,不恰恰证明了武力镇压是行得通的吗?那干嘛还招安,让宋威再接再厉,把王仙芝也抓回来不就得了?

王铎当然不愿看到这样的“真相”。

相反,如果杨复光打赢了这场官司,那就证明草军是可以通过和平招安途径解决的。

所以,本案在表面上看,是宋威与杨复光争功,深层次的逻辑则是“主战派”与“主和派”之间的角逐博弈。

王铎是披着“主战派”外衣的“主和派”,所以力挺杨复光,力主和平招安。

我们已经知道,宰相王铎所蕴含着的强大的政治能量,那么……一种更加恐怖的猜测浮现在我们眼前,让我们不寒而栗:尚君长的确是被宋威生擒,而王铎暗中授意杨复光上疏抢功。

《旧唐书·僖宗本纪》中的一段记载也支持了这个猜测:

“(乾符五年)二月,王仙芝余党攻江西,招讨使宋威出军屡败之,仍宣诏书谕仙芝。仙芝致书于威,求节钺,威伪许之。仙芝令其大将尚君长、蔡温玉奉表入朝,威乃斩君长、温玉以徇。”

宋威先是“屡败之”,继而“伪许之”,白纸黑字,是宋威诱骗王仙芝投降,然后擒斩尚君长。

然而同书的《黄巢传》中却又记载“复光遣判官吴彦宏谕以朝廷释罪,别加官爵,仙芝乃令尚君长、蔡温球、楚彦威相次诣阙请罪……时宋威害复光之功,并擒送阙……”

同书的《杨复光传》中也记载“遣判官吴彦弘入城喻朝旨,巢即令其将尚君长奉表归国。招讨使宋威害其功,并兵击贼,巢怒,复作剽……”

这就是《旧唐书》讨厌的地方,自相矛盾。特别是《杨复光传》的记载,漏洞百出。

难怪宋仁宗会对《旧唐书》有“纪次无法,详略失中,文采不明,事实零落”的评价,因而下诏重新编撰,于是就有了《新唐书》问世。

那我们再来翻阅《新唐书》中的相关记载:

《僖宗本纪》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