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三三制(第1/2 页)
“三三制?”旅长有些纳闷。
此时此刻,虽然三三制战术已经有了些许的雏形,可能在一些部队里,已经有一线指战员开始琢磨,但是要等这一伟大的战术成型的话,还得等到内战时期。
眼下,大家提及“三三制”却不是什么战术战法,而是我根据地实行的一项政策。即在我根据地中人员要按照“三三制”来进行分配。即我党人士,进步人士和一些中间派。
这是因为战局逐渐从战略防御转向战略僵持阶段,日军开始逐渐重视起我敌后根据地。根据地一度进入了困难时期。因此,根据地需要进行更为广泛得抗日统一战线。
所以旅长乍一听“三三制”,下意识就想到了刚出的政策。
‘难不成这政策还与具体的战斗有关?’
“对的,这是一种极其强调相互配合,相互支援的战术。旅长您看。”
廖峰拿过了一张纸,一支笔,就在桌子上比划了起来。
“我们拿今天来说。李团长在冲锋时选择利用大刀突击队先行冲锋,突击队进入工事缠住敌人之后,大部队再行冲锋。”
“这样的目的是为了尽快接近敌人与敌人展开冲刺。其根本思想是通过减少冲锋时间来减少敌人开火时间进而减少我方伤亡。但是很明显,由于我们没有关注冲锋阵型,只要敌人机枪等重火力开火,哪怕只是一瞬间,仍然会对我方造成大量杀伤。”
“而且,这样的方式,相互之间难以支援。今天我方突击队进行冲锋之后,突击队之间由于要尽快接近敌人,所以相互之间各自为阵。其后的大部队由于缺少重火力,且前方友军阵型较为密集,也难以压制敌人火力。只能尽快冲锋。”
“我们可以看到,当我方第三批次已经展开冲锋之后,敌人机枪仍旧能够间歇开火,对我方造成杀伤。”
“反之,如果我们将重点不再放在如何尽快接近敌人,而是放在如何能够在行进间相互支援,压制敌人火力,以此减少敌人开火时间,且尽可能地分散阵型,降低敌人重火力的火力效费以此来降低敌人对我方的杀伤。”
“比如,一个班组,可以由班长、副班长、以及一个骨干担任战斗组长。分别带三人。以合适的间隔,批次突击。”
开始,旅长听着廖峰的分析还只是严肃地看着,但心中却并没有多么重视。因为在旅长看来这是没办法的事情,缺少重火力,只能拿战士们的性命去填平那“最后的三十米”。可听到“反之”的时候,终于知道戏肉要来了,不由地坐直了身子。
看着廖峰在纸张画着圈,演示着班组之间的“三三制”,并在代表战斗小组的圈和圈之间,写下“间隔数米,到十数米。”的字样。
心想:间隔如此之大,那么像今天这种攻坚任务,怕是展不开多少部队吧?
但是,随着廖峰继续介绍,旅长终于明白了这种战法的核心。
“在一个小组内,其中一人冲锋之时,其他人进行观察并支援,以压制敌方重火力。行进数米或十数米之后,交替冲锋。同事小组之间也可进行密切的配合,以班为单位,一个小组担任尖刀冲锋之际,其他两个小组也要在侧翼和后方进行支援压制。同时......”
“同时,班与班之间也可以形成相互支援,交替冲锋进攻的配合。”旅长瞬间便进行了举一反三。
随即旅长又提出了自己的疑惑:“廖队长,听起来确实不错。通过交替进攻,相互支援的方式。牺牲一定的冲锋速度,以换取对敌人的压制。而且,由于阵型分散,纵然敌人有重火力,相比以往也难以对我方造成短时间的大量杀伤。但是是不是太过于理想化了?”
“一来,这种方式需要极其强大的纪律性,极其高的战术素养。这可不是我们在这儿用纸和笔写写画画就能轻易达到的。二来,我军极其缺乏重武器,就拿今天来说,别说是靠着几个人对敌火力进行压制。就算是我们旅的后方,打了一次重炮压制就哑火了。”
“您考虑得很对。”廖峰也清楚现在的情况。毕竟三三制真正成型还得等到解放时期,等到大量运用威震世界,已经到了抗美援朝时期了。虽然那个时候我军装备仍然很差,但是相比于现在,老套筒都无法做到人手一条,一个人平均五发子弹,无疑是强了许多。
但是!这不代表“三三制”就不适用今天。
“这个战术思想关键确实是用极高的纪律性形成极强的配合。这固然很困难,但是我相信我们的同志。我们这个队伍能够从长征中走出来,靠的不就是这种纪律性?而且,相比于在战斗中拿命去趟那最后的路程,平时刻苦的训练总会好一些吧?”
“至于火力压制,这里强调的不是用密集火力压制敌人火力。而是靠着我们战士过硬的素质去点对点压制对方重火力。”
“点对点压制?”
“没错,就拿今天来说。我们可以看到在我方第三梯队冲锋之后,敌人的机枪在开火之后,有过几次连续的断档。这说明我军有战士观察到了这一重火力点对我方的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