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7 此生不事二主(第2/3 页)
,决不能贸然回到那里。”
不去接应余部,不能返回后方……那么,在面对
盛军的追击之下,他们要何去何从?
藤原麻吕透过处破开了缝隙的船舱,看向前方:“不要忘了,我们为此战曾做了多少准备……附近可供我等立足之地,又岂止一座无名小岛。”
他果断地下达命令:“动身,去往耽罗!”
耽罗受东罗管辖,自耽罗岛往北,快船行上一日,即是东罗国境。
之前金宪英曾说过,至多半月,即可彻底平息内乱,出兵助他伐盛,而今半月之期已过,他大可先在耽罗立足,再让东罗出兵——
围杀大盛主帅,此等荣耀之事,想必金宪英不敢,也没有理由拒绝。
所以,那常岁宁,最好是足够年轻气盛,有足够的胆量率兵追来……只要她敢来,他便敢叫她有来无回!
藤原麻吕结合当下局势,做出了自认风险最小,最有利的选择。
此刻他尚不知,他自认缜密的判断,却始终都在他人掌控之中。
残破的战船依照他的命令行驶着,载着他驶向他战争生涯的落幕之处。
……
同一刻,一艘自东北方向而来的小船,划着暮色,接近了挂有“常”字军旗的船队。
他们带来了一封自东罗而来的文书。
那是十分正式的文书,通常用于小国向宗主国发出书面求援,请求宗主国出兵援助。
其上写有东罗与大盛两国语言,而那写下盛语的隽逸笔迹,是常岁宁稍感眼熟的。
落笔处,为求援者身份名姓,其人乃老东罗王第五子,金承远。
常岁宁借着最后一丝暮色看罢,露出满意笑容。
如此,便合情合理,师出有名。
将文书合上之际,常岁宁道:“元祥,还要麻烦你再去一趟东罗国了。”
此前,耽罗向东罗进贡柑橘之时,元祥扮作使者混在其中,去了东罗国,私下见到了一个人。
之后,元祥并未久留,很快跟上了常岁宁一行人返回江都防线,但在东罗留下了足够的人手帮助对方行事。
此人原本也有自己的本领和势力,亦在筹谋着反击,此次暗中有了常岁宁的允诺,很快便获得了更多对金宪英不满之人的支持。
此刻,东罗王位易主,便只差最后临门一脚了。
这一脚,还得身为宗主国的大盛来踢,才算万无一失。
常岁宁立即着元祥率一万兵力,行近道,赶往东罗,以大盛之名,代为主持大局。
这半月来,在倭军顾及不到的角落里,她已令人在黄水洋的东北海域上,打通了去往东罗的近道,不必再绕去耽罗借道。
常岁宁将那折文书交到元祥手中:“兵贵神速,凡遇阻途者,一概就地诛杀。”
元祥双手接过:“属下遵命!”
这次,可不是去送橘子,而是去摘人头。
但相比前者,元祥自认更擅长后者,毕竟仗不是白打的,兵法不是白读的……给自家大都督长脸的时候又到了!
元祥精神百倍,很快点兵出发。
至此,常岁宁带来的兵力兵分两路,一万随元祥赶赴东罗,另外两万余人,随常岁宁继续追击藤原麻吕。
……
海上战况的传回有所延迟,江都刺史府中,近来人心惶惶,尤其是王岳,心不在焉之下,近日单是茶盏,便打翻了三只。
骆观临逐渐看不下去,忍不住说了两句,让王岳收拢心神,不必去操心无用之事,做好手中差事才是正理。
“我怎能不去操心?如今刺史府上下,乃至整个江都,哪个能不操心?”王岳说着,看了眼好友:“说到底,只有你是那个例外。”
骆观临:“……”怎么还突然针对上他了?
且平心而论,他也并非完全不操心,只是他更清楚要以大局为重,不能让刺史府乱了套。
刺史府如今好比整个江都城的脑袋,脑袋若乱了,那就真的乱了。
倭军集结全部兵力,攻打润州与江都,尤其是江都的海上战况最为凶险,刺史大人亲自赶赴阵前,四下皆言战况很不乐观,甚至时有战败的谣言兴起,其中不乏离谱到“常刺史已经战死”之类的谣传。
王长史抓捕了不少传谣之人,但如此之下,江都难免人心躁乱。
毕竟这大半年来,倭军虽反反复复,却从未有过如此大动作,很难说他们不是势在必得……
每日一睁开眼,骆观临最先冒出来的念头便是如何稳定江都人心,他决不能让江都刚梳理好的局面,再次陷入混乱。
如今的江都,承载着太多的心血和希冀。
再有两个月便要过年了,这是江都被收复后的第一个年节,它以旁人不可思议的速度长出了新的血肉,在战乱之际仍在蓬勃生长——
无二院各学馆已经全部竣工,文学馆和算学馆的学生们,已经考过了三次旬试,其它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