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书架
首页 > 历史军事 > 五代十国往事小说txt下载 > 第165章 昭宗复辟

第165章 昭宗复辟(第1/2 页)

目录
最新历史军事小说: 人在南宋,我与蒙古争天下一号狂枭吐槽节目:我怒怼百万家长美利坚胜者为王三国骁雄韩遂五代十国往事大明:百岁修仙者,朱元璋亲爹汉末圣人留里克的崛起大秦:朕乃嬴政,开局加入聊天群皇城司第一凶剑奋斗在沙俄修仙,从抢夺主角机缘开始盛唐挽歌明末文豪从抄书开始我在西伯利亚打地鼠寒门崛起房穿明末,开局后门通北美大秦逮捕方士,关我炼气士什么事辅国郡主

昭宗复辟

得到朱温的暗中撑腰后,崔胤开始紧锣密鼓地谋划。他也很快就找到了突破口,这个突破口还是相当有意思的。

坏人坏得并不彻底,好人也好得不够纯粹。

发动政变的始作俑者是“核心四阉”刘季述、王仲先、王彦范、薛齐偓。前两位分别掌握着左、右神策军,拥有禁军兵权后两位是枢密使,主管接受、转达奏章和转达皇帝命令,相当于宦官界的“宰相”。

神策军总指挥与枢密使相勾结,是宦官集团强力部门的强强联合,发动政变是分分钟的事儿。

政变阶段性成功后,刘季述小人得志的嘴脸一览无余,欺凌君上,恃威弄权,滥赏滥杀,活跃在舞台最前,存在感十足,是“核心四阉”的流量担当。然而这只是外人的观感,在宦官所仰仗的禁军体系中,真正的流量担当却是王仲先。

据史料描述,王仲先聪明而严苛,明察秋毫而又愤世嫉俗,多年来耳濡目染禁军中的贪腐堕落,等他成为右神策军总指挥之后,就扮演起了“纪检委”的角色,重拳出击,打击禁军将士们的贪赃枉法等行为,并通过严刑拷打痛锤之的方法追索赃款。

有关这位宦官“纪检委”的史料实在过于贫瘠,我们也无从考证被追回的赃款的去向。换句话说,我们不知道王仲先是真的铁面无私,还是“黑吃黑”。我个人十分愿意相信是前者,这样的历史才更丰满、更立体,才更像真实的历史。

在君臣大义上扮演了不光彩的角色,却在打击违法乱纪问题上毫不手软。自己大逆不道,却不允许别人贪污受贿。既矛盾又立体。

王仲先犯了一个低级错误,忘了兔子不吃窝边草。王仲先对中央禁军的整顿工作使得禁军将士人人自危颇不自安,而在这其中,就有一个叫孙德昭的下级军官。

孙德昭是禁军中的一个下级军官,与同事董彦弼合谋贪污了五百万盗没钱五千缗,被王仲先查出,然后被“王仲先三连”:批斗大会、严刑拷打、依法追赃。特别是对孙德昭、董彦弼这类没有背景、没有靠山、没有根基的小人物,法当从严,一查到底,绝不姑息,拔出萝卜带出泥株连甚众。

孙德昭也就因此记恨王仲先,与狐朋狗友们喝酒的时候,提起此事就恨得咬牙切齿,忍不住破口大骂。

这一切都被崔胤看在眼里,记在心上,于是派出心腹石戬,与孙德昭秘密接触。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石戬看似无意地把“王仲先”引入话题,孙德昭果然又是气炸连肝肺、锉碎口中牙,恨不得把王仲先千刀万剐方解心头之恨。

石戬顺风点火,说幽辱天子的罪魁就是刘季述与王仲先两位阉竖,如果能杀了二阉,恭迎昭宗回銮,岂不是国家头号大功臣?生前享不尽的荣华富贵,死后也将名标青史,何乐而不为呢?

把挟私报复上升到国家大义的层面,把孙德昭捧得高高的。

面对这顶高帽,孙德昭显然动了心,但也如实相告道:“实不相瞒,我早想弄死他们,可无奈人家位高权重,我一个小小的下级军官,实在是力不从心啊!”

石戬凑近一些,低语道:“宰相大人运筹帷幄,早已设计好了,就差你这个急先锋。”

孙德昭抑制不住心中喜悦,“如果真有相爷撑腰,我孙某人就敢挑这个头!”

石戬向崔胤做了汇报,崔胤当即撕下自己的衣服,亲笔写下指令,密封在一个蜡丸中,让石戬带给孙德昭。

孙德昭见此信物,心花怒放,急忙与董彦弼联络,二人一拍即合,又秘密联络了另一位低级军官周承诲,三人达成密约:以新春佳节为期,分头行动。

几天后,就是除夕夜,当长安城沉浸在辞旧迎新的喜庆气氛中时,三人各率本部兵马,在夜幕的掩护下,埋伏在了安福门附近,等待新年一血。

大唐光化四年901正月初一,王仲先进宫朝见,刚走到安福门,忽然被一队人马拦住去路,为首之人正是孙德昭。

王仲先大怒,不及发作,便被孙德昭砍下了人头。

功劳可不能被别人抢了。孙德昭顾不上欢呼雀跃,以百米冲刺的速度奔向少阳院,拍门大喊:“皇上,逆贼已经被我杀了,请您出来劳军啊!”

何皇后担心其中有诈,便向门外呼喊道:“如果真是这样,就把贼人的首级扔进来看看。”

孙德昭赶紧把人头递进去,“逆贼已经伏诛,皇上出来吧。”

昭宗与何皇后这才相信,命人砸毁大门。

崔胤把昭宗迎接到长乐门楼,率文武百官入朝道贺。

在孙德昭截杀王仲先的同时,周承诲突袭了刘季述,将刘季述、王彦范等主谋活捉,押往长乐门楼。

昭宗正要责问,刘季述等人就已经被乱棍打死。

周承诲不够聪明,这事儿怎么能抓活的呢?刘季述等阉党是靠禁军力量完成的政变,刘季述难道会独自抗下所有罪责?他甘当背锅侠?所谓贼咬一口,入骨三分。他知道的太多了,不能让他“胡说八道”。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