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章:傻柱有后,志存高远,何志远(求订阅)(第2/3 页)
他曾看过网上的一片报道,1962年底到1963年,整整9个月,香港的天空再没有降过一滴雨。
没有雨水,香港本就不富裕的地表水也开始加速蒸发。河塘干枯、田园龟裂。
最严重的时候,香港全境剩余存水,仅够当地居民饮用43天。
炎热的夏季,不能洗衣、不能冲凉,甚至不能喝水。
水资源短缺、社会秩序混乱不堪、民众恐慌此起彼伏,真所谓是按下葫芦浮起瓢,按下瓢又起了葫芦,此时的港英焦头烂额,无力应对。
找不到新的水源,就只能更加严格地控制用水。
起初,港英将供水时间缩短到每天8个小时。
但旱情越来越严重,澹水又只出不进,很快连时也无以为继。
供水时间只能再次缩短,从时到4小时,再到4天4小时。
后来竟然离谱到每4天才供一次水。
自此,每到供水日,员工们都要请假,然后全都挤在街头,扛着扁担、提着罐子,排队打水。
大号储水罐在商店卖到脱销。
甚至有人为了一口水,在大街上公然争抢、械斗。
一切都只为一口水,因为水可以活命,仅此而已。
好不容易抢到水,也不能浪费。
一盆水一家人轮流洗漱,然后再用污水洗衣服、冲厕所。
缺水导致市民的卫生环境直线下降,霍乱、疟疾等疾病开始滋生。
医院里塞满了各种病人,香江成“臭”港。
由于香江地处珠江出海口,缺乏天然的湖泊和河流,自古就是一个缺水的地方。
60年代,随着香江人口的增长,缺水的问题逐渐突出,最终演变成为水荒。
即使你早早地等候在取水点,也有很多老百姓根本分不到水。
而英籍执政者们,却根本不愿意为香江百姓想办法,他们本着英籍优先的原则,让英籍人独享珍贵的水资源。
英籍人可以悠闲地享受下午茶,香江老百姓却连口水都喝不上。
水是生命之源,没有了水,别说香江繁荣了,老百姓连生命都有危险。
让李抗战想起一句话,滴水贵如油。
月光光,照香港,山塘无水,地无粮;阿姐担水去,阿妈上佛堂,唔知几时没水荒?
这是60年代在香江广为流传的民谣,由此可见香江的缺水是多么的严重。
可是英国老
娄晓娥看着陷入沉思的李抗战,不由得问道:“抗战,你在想什么?”
李抗战笑了:“小娥,我想到了一个赚钱的绝世好点子。”
李抗战心里顿时浮现了一个,无本买卖的计划。
甚至一夜暴富的计划。
那就是卖水,香江有323万人口,如果自己利用随身仓库,去香江卖水·····
嘶,李抗战都被自己的这个计划给震惊了,忍不住给自己点赞。
到时候自己悄无生气的去一趟香江,卖完水在偷偷的回来,神不知鬼不觉的就把钱给赚了。
越想越兴奋,只是想到装水的器具,李抗战又拧起了眉头。
铁皮桶他无法大批量弄到,因为铁皮桶需要工业卷,玻璃呢,也弄不到。
总不能花钱去购买水缸吧,那得多少钱?
这件事不急,慢慢来,李抗战相信车到山前必有路。
快到了下班的时间,李抗战离开了。
“小娥,今天傻柱媳妇生孩子,我得先走了。”
娄晓娥:“傻柱媳妇生了?”
“男孩女孩?”
李抗战:“八斤七两的大胖小子。”
娄晓娥一脸的羡慕,摸了摸自己的小肚子,暗道:宝宝你要争气啊,一定要是个男孩子。
李抗战回到四合院,聋老太太见他回来。
“可算回来人了,抗战你送老太太去一趟医院,我要看看我的重孙子。”
李抗战打趣道:“老太太,你怎么就知道是重孙子,不是重孙女呢?”
聋老太太:“啥,你说啥?”
“我听不清。”
李抗战知道,她这是故意的,选择性的听不见嘛。
“老太太,我说,我带你去看重孙子。”
聋老太太:“好,好啊,”
“走,我们去看重孙子。”
李抗战:“那您也得等会啊,柱子跟雨水在医院,我给他们做点饭送去。”
聋老太太:“是哦,太太我坐在这里等你。”
李抗战开始烧火做饭,李抗美等几个孩子来帮他烧柴。
李抗战做了炒鸡蛋,葱油饼,烧了一壶开水。
给齐招娣熬了点粥。
“抗美,你们几个在家不许乱跑,吃过饭就在院子里玩知道吗?”
李抗美:“哥,我想跟你去医院,。”
齐来娣:“我也想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